「不要!我不要!」
「這不公平!」
「我討厭你!」
如果幼兒的脾氣發作讓你感到無助又挫折,你並不孤單。研究顯示,小小孩每週可能會出現多次脾氣發作,有時持續五分鐘到將近一小時[1]。
但如果這些強烈的情緒可以被引導,變成有建設性的表達——像是說個故事,會怎麼樣呢?
這正是互動式說故事的用武之地。
為什麼會發脾氣 😭
脾氣發作是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。通常發生於幼兒因為:
- 不能用語言表達複雜情緒
- 當生活作息改變時感到無所適從
- 衝動控制能力還不足(前額葉皮質正在發育中)
- 想要獨立,但還不知道如何管理
這些「情緒爆發」並不是「壞行為」——而是孩子練習情緒調節技能的機會。
說故事作為情緒工具 🌟
兒童心理學研究發現,說故事有助於孩子:
- 認識並標示出自己的情緒
- 透過角色看到健康的因應方式
- 透過不同角色視角發展同理心
- 當能主導故事結局時,感受到更多的掌控力
當孩子的大情緒轉化為「冒險故事」,脾氣發作就成了練習情緒調節的好時機,而不再只是權力爭奪戰。
為什麼互動童書有效 🧠
互動童書——尤其是客製化的——有獨特好處:
✅ 以故事表達、認同孩子的情緒
✅ 通過選擇劇情給予孩子控制權
✅ 角色解決問題帶來情緒調適技能
✅ 建立平復情緒的正向連結
✅ 親子共讀強化感情
情緒調節的科學基礎 🧬
研究指出,說故事能有效幫助管理脾氣:
換句話說,當孩子看到角色如何處理挫折或憤怒時,他們也在學習自我調適的方法。
如何用StoryBookly平息脾氣 🚀
步驟一:認同情緒
- 「我看到你很難過」
- 「感到挫折是沒關係的」
步驟二:圍繞這情緒編故事
- 讓孩子變成主角
- 反映實際情境(如離開公園、想要玩具)
- 呈現角色找出正向方法面對
步驟三:讓故事變得互動
- 讓孩子決定角色的應對方式
- 問引導問題:「英雄除了大叫,還可以怎麼做呢?」
步驟四:強化成長
- 只要孩子參與就給予鼓勵
- 稱讚他們的解決問題能力與勇氣
結語 🌟
脾氣發作是不可避免的——但不一定要變得具破壞性。把它們轉化為說故事和反思的機會,爸媽能幫助孩子建立一輩子的情緒調節能力。
因為,結束脾氣的最佳方法不是抗衡它,而是幫助孩子從中學習。
參考資料
[1] Belden, A. C., Thomson, N. R., & Luby, J. L. (2008). Temper Tantrums in Healthy Versus Depressed and Disruptive Preschoolers: Defining Tantrum Behaviors Associated With Clinical Problems. Journal of Pediatrics. 閱讀研究
[2] Nicolopoulou, A., Cortina, K. S., Ilgaz, H., Cates, C. B., & de Sá, A. B. (2015). Using a narrative- and play-based activity to promote low-income preschoolers’ oral language, emergent literacy, and social competence.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. 閱讀研究
[3] Lieberman, M. D. et al. (2007). Putting Feelings Into Words: Affect Labeling Disrupts Amygdala Activity in Response to Affective Stimuli. Psychological Science. 閱讀研究
[4] Mol, S. E., & Bus, A. G. (2011). To Read or Not to Read: A Meta-Analysis of Print Exposure From Infancy to Early Adulthood. Psychological Bulletin. 閱讀研究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