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哋啱啱換咗Google嘅Nano Banana:咩嚟同埋點解要轉🍌✨

我哋好開心咁同大家宣布,StoryBookly已經由OpenAI嘅圖像生成模型,轉用Google嘅Gemini 2.5 Flash Image,又有個有趣嘅花名叫**「Nano Banana」**。

點解要轉?主要有兩個原因:

  1. 平咗好多,可以幫我哋控制成本。
  2. 圖像一致性更高,對於繪本嚟講好重要,因為角色同場景需要保持外觀一致。

初步感想:風格同用戶反應 🎨

到依家為止,喺真正使用時我哋見到︰

  • 風格上嘅分別

    • OpenAI生成嘅圖像比較柔和、有啲似油畫。
    • Google嘅Nano Banana圖像硬朗啲—對比更強烈、線條同細節更突出。
  • 用戶反饋
    早期測試時,用戶更加鍾意Nano Banana嘅效果。雖然風格大膽啲,不過測試讀者覺得圖像更搶眼同吸引。所以我哋依家決定喺StoryBookly開放畀所有人用。

  • 一致性表現
    初步試用話Nano Banana保持角色喺唔同圖片中外貌一致做得好啲—對畫故事書好重要。


而家用緊咩?之後有咩計劃?⏳

暫時,我哋只用Nano Banana嚟做基本圖像生成。
仲未開啟晒佢全部進階編輯同額外功能,例如︰

  • 編輯圖像嘅指定部分
  • 融合多張輸入圖像成一張
  • 風格轉換同更高階創意操控

呢啲都喺我哋路線圖上—等我哋確保穩定同用戶體驗後,快會推出。


即將推出:模型選擇功能 🔄

而家,StoryBookly上所有圖像都係由Google嘅Nano Banana生成。
不過好快,你可以揀用Google定OpenAI模型—咁你就可以揀最啱自己故事風格嘅圖像。


對StoryBookly有咩影響?📚

對故事創作人同讀者嚟講,呢個改動代表:

  • 生成圖片更平、持續性更高 → 我哋可以帶來更多精彩視覺效果
  • 角色一致性更好 → 你鍾意嘅主角每頁都易認
  • 新風格方向 → 更大膽、更高對比嘅視覺效果,測試用戶已經好鍾意

下一步計劃 🔮

我哋用Nano Banana嘅未來方向:

  • 加入進階編輯同圖像融合功能,方便創作者每頁都自主微調
  • 推出模型選擇功能,等你可以喺Google同OpenAI之間自由切換
  • 一路收集大家嘅意見,搵到視覺質素同故事流暢度最好平衡

行動呼籲 🚀

我哋對可以喺StoryBookly測試Google嘅Nano Banana感到好興奮。佢又平、又穩定、又獲得早期測試者大力支持。

👉 即刻登入StoryBookly,試下新風格嘅故事視覺效果啦!我哋好想知你有咩睇法!


Google Nano Banana、Gemini 2.5 Flash Image、AI圖像生成、AI圖像編輯、StoryBookly、互動式說故事、角色一致性、OpenAI同Google圖像模型比較、創意AI工具、兒童故事插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