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哋啱啱實施咗 Google 嘅 Nano Banana:咩嚟 & 點解我哋轉用 🍌✨

我哋好興奮同大家分享,StoryBookly 已經由 OpenAI 嘅圖像生成模型轉用到 Google 嘅 Gemini 2.5 Flash Image,又有個有趣嘅花名叫**「Nano Banana」**。

點解要轉?主要有兩個原因:

  1. 平好多,可以幫我哋控制成本。
  2. 話有更好嘅一致性,對於要保持角色同場景視覺一致嘅故事書嚟講,非常重要。

初步印象:風格與用戶反應 🎨

到目前為止,喺實際使用上我哋留意到:

  • 風格差異

    • OpenAI 嘅圖像睇落比較柔和,偏向有畫家筆觸嘅感覺。
    • Google 嘅 Nano Banana 圖像感覺會硬朗啲—反差大啲,線條同細節都比較突出。
  • 用戶反饋
    喺早期測試,測試用戶其實更鍾意 Nano Banana 啲成品。雖然風格比較大膽,但讀者覺得圖像更搶眼更吸引。所以我哋而家將佢推廣到 StoryBookly 所有用戶。

  • 一致性
    我哋初步運作顯示 Nano Banana 係保持角色外觀一致方面做得更好—呢點對繪本故事嚟講至關重要。


而家用緊乜,之後會點 ⏳

而家我哋淨係用 Nano Banana 嚟做單純嘅圖像生成。
暫時未開啟所有進階編輯功能,例如:

  • 編輯圖像嘅特定部份
  • 將多張圖像融合成一張
  • 風格轉換同更細緻嘅創意控制

呢啲已經喺我哋未來計劃內—等測試好穩定性同用戶體驗之後,就會陸續加入。


即將登場:用戶可自由揀模型 🔄

而家,StoryBookly 所有圖像都係用 Google 嘅 Nano Banana 生成。
但好快,我哋會俾你可以揀用 Google 嘅模型 定係 OpenAI 嘅模型—你可以自己決定邊種風格最啱你嘅故事。


呢個改變對 StoryBookly 有咩意義 📚

對我哋嘅說故事人同讀者嚟講,今次改動代表:

  • 圖像生成更平,更可持續 → 我哋可以提供更多豐富圖像
  • 角色一致性更好 → 你最鍾意嘅主角全書都認得出
  • 新風格方向 → 大膽啲、對比重啲嘅視覺效果,測試用戶已經好鍾意

未來計劃 🔮

我哋未來會點用 Nano Banana:

  • 加入圖像編輯同融合功能,等創作者可以逐頁細緻優化視覺
  • 推出模型選擇功能,可以自由切換 Google 同 OpenAI
  • 繼續收集用戶意見,保持視覺質素同說故事流程平衡

行動號召 🚀

我哋對 StoryBookly 嚟講可以用 Google 嘅 Nano Banana 感到好興奮。佢更平、更一致,早期用家都話啱用!

👉 即刻上 StoryBookly,睇下新圖像點樣令你嘅故事煥然一新啦:StoryBookly。好想聽下你有咩諗法!


Google Nano Banana, Gemini 2.5 Flash Image, AI 圖像生成, AI 圖像編輯, StoryBookly, 互動說故事, 主題一致性, OpenAI 對比 Google 圖像模型, 創意 AI 工具, 兒童故事插圖